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华声在线7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珍稀植物小溪洞杜鹃,在湖南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秘密生长了数百年,如今正与同区域多种植物艰难“抢夺”生存资源。今天,记者从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湖南林业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发现了大规模小溪洞杜鹃野生群落。
(7月,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洞杜鹃盛开。 通讯员 摄)
2024年,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曾偶然发现疑似小溪洞杜鹃小型种群。根据这一线索,今年6月,我省林业部门组建科研团队进入该保护区人迹罕至的核心区域,调查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在林木高度密集的原始次生林,科研团队沿溪而行,途中遇见大片雪白杜鹃花盛放,蔚为壮观。经实地走访和鉴定,白花杜鹃超过300株,全部为小溪洞杜鹃,它们与周边多种乔木、竹木、灌木共同形成大范围生态群落。群落中小溪洞杜鹃成熟大树超过百株,平均树高逾4米,其中最大个体树龄推测达200年,最小植株估测也在6年以上。调查中发现没有幼苗,呈现自然繁育难度大的态势,且存在被毛竹等强势种群侵入状况,需要介入人工保护。
(小溪洞杜鹃叶片长有密集绒毛,在杜鹃属植物中十分罕见。 通讯员 摄)
科研团队介绍,小溪洞杜鹃是罗霄山脉特有种,因多年没有在野外寻找到野生植株,先后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3年)及《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2017年)列为灭绝种。2019年,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团队重新发现几株小溪洞杜鹃野外个体,立即开展迁地保护,目前人工繁育出5000余株幼苗,并于今年尝试对其野外回归,能否成功尚未定论。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在湖南发现小溪洞杜鹃野外群落,不仅颠覆了该物种为灭绝种的判断,而且为研究该珍稀物种自然繁衍所需生物环境和生态过程提供了丰富样本,对实现物种野外回归具有重要作用。
(上百年的小溪洞杜鹃仍有大量花苞,生命力旺盛。 通讯员 摄)
作者:彭雅惠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