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交换机行业带来结构性变革。伴随AI大模型训练规模跃升与推理场景的渗透式爆发,国产交换机厂商在高速率核心设备及边缘侧中速率产品领域迎来关键发展窗口。
训练集群升级催生800G交换机需求
海外AI训练集群正加速向800G交换机迭代。2023年华为推出全球首款800GE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CloudEngine16800-X系列,并将其应用于大模型训练场景,标志着国产厂商正式进入800G商用阶段。国内大模型参数规模快速从千亿级迈向十万亿级,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更高要求。DellOroGroup预测,2025年800G交换机端口将占数据中心总端口的25%以上,超越400G成为主流配置。
核心技术自主化成为国产厂商突围关键。国内厂商在交换芯片、光模块集成等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释放。例如,锐捷网络已具备25.6TbpsCPO交换机量产能力;中兴通讯则在光引擎封装技术上深化布局。随着国产大模型训练需求增长,拥有800G/1.6T交换机量产能力的厂商将优先受益。
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技术落地。华为、新华三等头部企业通过自研芯片与设备整合,构建端到端解决方案。例如,新华三800GCPO硅光交换机已应用于头部云服务商数据中心,验证了国产设备在高负载场景下的稳定性。
边缘推理加速中小型端口商用进程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推动AI推理场景向终端扩散。Gartner预测,2025年推理算力规模将超越训练,IDC数据显示同年推理芯片工作负载占比将达60.8%。边缘侧对中小型交换机的需求激增,其端口速率主要集中在200G以下,与国产厂商已规模商用的产品线高度匹配。
成本优势与技术成熟度助推国产设备渗透。相比博通等海外企业在高端领域的先发优势,国产厂商在中低速率交换机市场的量产能力已得到验证。例如,盛科通信200G交换芯片在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部署,紫光股份面向边缘计算场景的系列交换机产品订单量显著增长。
差异化布局强化场景适配能力。针对医疗、工业等垂直领域的边缘推理需求,国产厂商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锐捷网络面向智能制造场景的工业级交换机支持高低温环境运行;中兴通讯则通过SDN技术实现边缘节点灵活组网,降低推理集群部署复杂度。
当前,国产交换机行业正从技术追赶转向生态构建。在训练与推理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具备核心技术储备及场景化落地能力的厂商有望占据先机。